11月22日上午,“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衡阳市卫计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
红网时刻衡阳11月22日讯(记者谭倩通讯员陆璐周锦艳)11月22日上午,“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湖南省衡阳市卫计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衡阳市卫计委*委副书记、副主任陈兰林,市卫计委副主任邓玉生、谭绪平分别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市卫计工作成绩。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卫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工作方针*策,坚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目标,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坚定不移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效率,市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综合素质大幅提升。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看病贵看病难逐步缓解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下乡送医、送药、送健康。
建国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公费医疗、劳动保险医疗和合作医疗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照顾服务体系,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以工作单位为基础的福利制度,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国家医疗卫生体制。年,国家启动第一次医改,衡阳市卫生系统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院长负责制,干部职工实行招聘制、合同制。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衡阳积极推进实施有关改革措施。一是全面推行全面医保制度,年,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完成整合,近年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院改革,年,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实施按病种收付费的病种达种,医疗费用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三是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年实施以来,现已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策框架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率达90%以上。四是加快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全市目前共建立医联体98个,7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其中4医院、18医院与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对口帮扶机制的建立,市民在家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五是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目前共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个,签约居民.2万人,其中重点人群.12万人,签约率分别为34.24%、70.51%。通过落实医改举措,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逐步缓解。
健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5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
疾控中心主任陈秋生细心地给儿童喂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改革开放初期,衡阳医疗机构硬件设施落后,医疗卫生队伍青*不接,专家、学者、专业人员知识老化。改革开放后,衡阳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医疗卫生机构由少变多、由小变大变强。年,衡阳各农村县市区全部达到初级卫生保健最低限标准。3年,衡阳重新调整了乡镇卫生院布局,整合了卫生资源,保证了全市“一乡一院”。8年,衡阳全面完成了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并添置了配套设备。近年来,衡阳又积极争取和完成国、省资金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全市大部分乡镇卫生院配置了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少数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CT、CR(DR)等先进医疗设备。同时,从3年开始,组织对全市基层卫技人员和乡村医生进行轮训,并开展了全科医生培训、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收等工作,提高了衡阳基层卫技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个,医院8个,医院40个,建制乡镇卫生院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个,村卫生室个;设置病床4.19万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为5.74张;共有执业(助理)医师1.78万人,执业护士1.5万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32名,执业护士2.04人,处于全省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医疗大市、医疗强市,较年(医疗机构个、床位张、卫技人员人)大幅增加,此外,衡阳还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3年以来,批准设置60医院,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协同促进卫生事业发展,逐渐医院为龙头,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为网底、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服务网络和多元办医格局,基本构建城市居民“15分钟就医圈”农村居民“20分钟就医圈”,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公共卫生防护屏障筑牢,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保障
迎接新生命。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非典以后,衡阳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硬件建设,争取国省投资资金完成了13个疾病控制机构和9个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行疫情网络直报,加强疫情监测和分析,大力开展计划免疫工作,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大幅降低,有效遏制了肝炎、痢疾、流脑、乙脑、钩体病、出血热、伤寒、霍乱、新生儿破伤风等一批曾经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蔓延流行,有效处置了非典、霍乱、人禽流感、甲流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基本消除了丝虫病、疟疾和碘缺乏病,全市连续32年无白喉病例发生,连续26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爱国卫生工作有效开展,年,衡阳成功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评,“灭蚊”“灭蝇”工作达到国家C级标准。3年,组建了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大大加强。同时,逐步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制定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应急演练,配备了人员、物资、设备,应急能力得到加强。在抗冰救灾、援川抗震救灾、抗洪抗旱救灾、重大突发事件救援等工作中,全市卫计系统科学应对,有序、有力、有效开展了卫生应急救援、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工作。年,衡阳开始全面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14类55项,经费标准提高至55元/人年,群众健康获得感明显增强。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制定出台了《衡阳市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落实了“三保障、两补贴、一减免、一兜底”综合医疗保障*策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惠民措施,扎实开展了“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大幅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得到满足
年,医院、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现场。
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在加强各级医疗机构房屋、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的同时,狠抓了重点专科建设,并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了医疗科研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全面进步。
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5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及全科医生培训基地9个,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同时,医院管理年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积极推行系列便民惠民措施,全面实行“无假日”医院,改善就诊流程,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群众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完善医疗质量安全常态化的巡查、点评、约谈制度,推行了医院互认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付费等措施,医院管理更加规范,病床周转率逐步提高,住院床日费用、门诊次均费用和药占比等指标逐步下降,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进一步降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健康咨询、下乡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转变服务理念,深得社会好评。中医事业快速发展,年4月,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衡阳召开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衡阳会议”,对全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年,衡阳将全市9所集体所有制县、区级中医医院先后转为全民所有制,加强建设和管理,积极打造中医品牌。年,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在衡阳召开了纪念“衡阳会议”30周年座谈会,进一步提升了衡阳中医工作影响力。积极开展“医院”创建活动,加强医疗机构“三防四室”建设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推动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医患关系明显改善。大力推行无偿献血,年,无偿献血先后在卫生、教育系统成功试点,继而稳步推进和铺开。1年,全市无偿献血首年破万人次。5年开始,全市实现医疗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目标。8年开始,衡阳连续5届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强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优生优育观念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40年,也是计划生育*策渐进式调整和计划生育转型发展的40年,生育*策不断完善,由一孩半、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出生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衡阳卫计系统把理解和落实中央提出的“三个转变”是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即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调控总量、提升素质和优化结构并举转变,由管理为主向更加注重服务家庭转变,由主要依靠*府力量向*府、社会和公民多元共治转变。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体系更加完善,出生缺陷防治更加全面,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更加有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更加贴近群众,多元共治局面基本形成。年,衡阳开始实施“单独两孩”*策。年,衡阳“全面两孩”*策平稳落地。年,衡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0‰,较年的8.72‰下降了2.32‰,人们的婚育、养老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和重男轻女等观念逐渐被按*策生育、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观念所取代。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改革开放40年,全市卫生计生事业飞速发展,硕果累累。”陈兰林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衡阳卫计系统将以打造湘南区域医疗中心和建设健康衡阳为目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