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金匮要略风引汤
TUhjnbcbe - 2022/5/4 13:08:00
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http://m.39.net/pf/bdfyy/bdfrczy/

本文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每个人体质病情有异,切勿自行用药。

注意事项请参见:安全地使用中药

除热瘫痫

大*、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

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注:《千金》第十四卷风癫门,载有紫石煮散,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瘛瘲,日数十发,医所不药者方;又《外台》第十五卷风痫门,引崔氏疗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瘲,日数十发,医所不能疗,除热镇心,紫石汤方;方各虽异,其药味均与此方同。《外台》方后注云:“一本无紫石英,紫石英贵者可除之。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例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惟合此散,所疗皆愈。此本仲景《伤寒论》、《古今录验》范汪同并出第六卷中。”据此,此方乃仲景方也。

大*12克,干姜12克,龙骨12克,桂枝10克,甘草6克,牡蛎6克,寒水石18克,滑石18克,赤石脂18克,白石脂18克,紫石英18克,石膏18克。

上12味,杵之粗末,以韦囊盛之(皮革制成之盛药器),取三撮,井花水毫升,煮三沸,温服毫升。或共为细末,每服3~6克,每日2次,温水送下。

重镇潜阳,清热熄风

内中风证,面色如醉,头目胀痛,目眩耳鸣,身热口苦,或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肢体瘫痪不用,舌质红,脉洪大有力者;癫痫,卒然趺仆,身热口噤,肢体抽搐,不省人事,醒后身热不退,头痛目胀,口干作渴,二便不利,脉弦数有力者。

本方为内中风和癫痫之证治。

风热内侵,或盛怒不止,脏气亢甚,血热进心,上逆于头,则面色如醉,头目胀痛,目眩耳鸣,神志昏迷。气血不行于四肢,故瘫痪不能运动。热伤阴血,不能滋养筋脉,则抽搐。热盛则炼液成痰,故见惊风癫痫。

方中大*走而不守,导热下行;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六种石药重镇清热熄风;龙骨、牡蛎介属之品,敛阴潜阳;桂枝、甘草和营卫,疏外风;干姜温中,以防石药寒凉之品重坠伤胃。诸味相伍,共奏重镇潜阳,清热熄风之功。

《金匮要略论注》曰:风邪内并,则火热内生,五脏亢甚,进归入心,故以桂甘龙牡通阳气,安心肾为君,然厥阴风木,与少阳相火同居,火发必风生,风生必挟木势侮其脾土,故脾气不行,聚液成痰,流注四末,因成瘫痪,故用大*以涤风火湿热之邪为臣,随用干姜之止而不行者以补之为反佐,又取滑石石膏金以伐其木,赤白石脂,厚土以除其湿,寒水石以助肾水之阴,紫石英以补心神之虚为使,故大人小儿风引惊痫皆主之。(徐忠可)

《金匮要略心典》曰:此下热清热之剂。孙奇以为中风多从热起,故特附子于此欤?中有姜、桂、石、脂、龙、蛎者,盖以涩驭泄,以热监寒也,然亦猛剂,用者审之。(尤在泾)

总之,本方为风邪内进,火热内生,五脏阳亢之证治。

1.原文方后所注服用方法,仅取三指撮之量,煎三升,温服一升,则知每次所服之分量极轻,此乃重药轻投之法,勿当峻猛之剂视之,此仲景用方之妙也。

2.本方乃苦寒、甘寒、咸寒并用,虽有姜桂温热之味,但其意为反佐之法,故适用于热瘫,热痫风火相炽者,而虚瘫、寒痫用之不宜。

3.体虚、孕妇禁之。

胸满而实,动气如奔马上冲心,肩息短气,干呕,如喘急目剧,则直视,瘛瘲搐搦,水饮不入咽,不论何病,必为风引汤证也。

1.半身不遂:半身不遂多为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也有寒热之分。若症见血压高,脉数者,可用本方治之。此方与侯氏黑散是治半身不遂的一热一寒之方,临证两方可辨证应用。

2.癫痫:癫痫俗称“羊痫风”,以全身强直痉挛,突然性的意识丧失为特征。若症见抽搐甚,伴有热象而诸药无效,可用本方治之。

3.破伤风: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之严重传染病,由于细菌*素侵犯运动神经,引起肌肉强直或痉孪。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呈苦笑表情,但患者神志清晰。祖国医学认为是“痉病,有灸疮者难治”。痉病属风。风为阳邪,灸疮是火逆之邪,风火相扇,消灼津液,使津液难复,故曰难治。治疗时,用本方滋阴熄风。(以上引自《古方新用》甘肃人民出版社,)

4.阴阳偏盛,气血逆乱,风火交煽,痰气壅塞,蒙蔽清窍,则扰乱神明,流注经络,则半身瘫痪,或口眼歪斜。后者多见于成人。

5.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湿聚痰涎,痰热上壅,热扰神明,壅闭经络,则小儿多发惊痫瘛瘲。

现代临证,本方常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癫痫、小儿麻痹等而见本方证者。

1.热瘫热痫,痰湿较重者,本方去白石脂酌加茯苓、竹沥、半夏、竹茹、天竺*,以增加清热化痰之力。

2.小儿惊痫,因痰热引起者,酌参上条之加减法。

3.小儿麻痹后遗症,余热未尽者,本方去干姜,加桑白皮、地骨皮。

4.癫痫,治以平痫为主者,本方去白石脂,加石菖蒲常获良效。

?(仅供学习之用,用药请咨询专业医生,每个人体质病情有异,切勿自行用药)

1.肝阳上亢,肝风欲动(高血压)

郑×,女,49岁。高血压25年,血压波动在~/95~毫米汞柱之间,经常头痛、眩晕,服过多种降压西药,但效果不显。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Q一T间期延长0.44"最高值0.42";眼底检查:视网膜血管痉孪;X线提示主动脉弓突出;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少数。

近一周来,头痛,眩晕加剧,手足麻木,面红,口苦,耳鸣,便秘,溲赤,舌质红,舌苔薄*,脉象弦硬稍数,血压/毫米汞柱。诊为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有欲动之势。治宜泻肝火,平肝阳,熄肝风,用风引汤加减:寒水石12克(后下),紫石英30克,生石膏18克,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生石决明20克(均先煎半小时),滑石14克(包煎),赤芍15克,干姜3克,大*9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钩藤12克(后下),菊花10克,*芩1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二次服。三剂后头痛眩晕大减,便通溲清,*苔消退,脉见缓象,血压/毫米汞柱。药症合拍,初见成效。原方加灵磁石30克,干姜增至6克再进。血压逐渐下降,服药至12月4日血压正常,头痛、眩晕消失,已可自由行走,惟舌头尚感不太灵活。原方去寒水石、磁石、大*,加菖蒲10克,葛根10克。至12月30日诸症皆失。前后共服用风引汤加减39剂,后易避风降压丸常服,以善其后。追访一年,血压一直正常。《《中医杂志》;12:25)

2.癫痫

杨×,男性,14岁,学生。二年来每隔3~4天抽搐一次,严重时一天发作一次,多在夜间发作,每次3~4分钟即停止,还可以入睡。抽时遗尿于床上,一般饮食尚正常。一向健康,家族无类似患者。

检查:颜面神色无改变,舌苔正常,声音清晰,鼻息耳听目视正常,胸腹无异常,脉象缓和,轻变不正常脑电图,确诊为癫痫。

治疗:患者虽苔脉正常,无明显虚象,但癫痫发作频繁,考虑由内热生风,肝风内动之故。投以风引汤加味:桂枝、川*、干姜、甘草、滑石、天麻、炒僵蚕、清半夏、胆南星各6克,龙骨、牡蛎各9克,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紫石英、白石脂各15克,共为细末,井水(或凉开水,下同)送服,每日临睡时服4.5克。

复诊:前药服完后,自述已30余日未发作。前方已效,为了巩固疗效,仍拟镇痉熄风法,治以介类安神清热品:紫石英、白石脂、赤石脂、生石膏、寒水石、滑石、铁络、朱砂各15克,桂枝、川*、干姜、龙骨、牡蛎、僵蚕、天麻、全蝎各9克,羚羊6克,生薏米24克,炒枣仁12克。共为细末,每次服1.5至6克,用井水临睡前服。服药两个月后,未再犯病,脑电波复査已正常。停药观察3年未再发。(《中医杂志》;6;23)

3.狂证

我女患麻疹,在落屑之期,口渴思饮,呼茶不应,盛怒之下,遂成狂疾。初服龙胆泻肝汤三剂无效,乃以“实则泻其子”之法,与三*泻心汤加当归、甘草(大*、*芩、*连、当归各30克,甘草15克),一剂顿愈,愈后尚继服三剂,不料两月后又复发狂,援前法泻心竟无一点效验,所有吐泻攻劫之法几遍,三个月病势依然如故。余翻求方书,在《医学从众录》中“痉厥癫狂痫篇”内得陈修园发挥喻嘉言风火土木相因为害的奥义,彼叙此等疾病用时方无效时,主张用风引汤和乌梅丸两方。余觉其议透彻,于是连服八剂,神志即清楚如常。后易以安神定志之枣仁、远志、茯神、龙骨、牡蛎、白术、菖蒲、朱砂、甘草等药,巩固疗效,以善其后,至今十余年并未复发。(《江苏中医》;6:33)

4.痉证(神经官能症)

王××,男,75岁,农民。其子代诉,两腿膝以下发烧,震颤,发困,夜晚重。发作时心烦急躁,身不任物,彻夜不眠,晨起诸证减轻。病史三年余,原因不明,素常性情急躁,好生闷气。各地求医诊为神经官能症,服镇静药物无效。中医认为是阴虚,服滋阴药,疗效亦不明显,经人介绍来我科就诊。

查体:面色明亮,舌质红,苔中心厚腻色*,脉细数,心率次/分,心肺听诊(-),体温36.7C。

辨证:患者素常性情急躁好生气,久则伤肝,肝气不舒,郁久化火,造成肝阳升发之势。肝赖肾水滋养,病久必耗及肾阴,肾水不足,不能养肝,肝主筋,故肢体震颤。阴虚则生内热,夜属阴,故夜晚较甚。肾阴受损不能上济于心,心阴不足,心火上亢不能下交于肾,心肾不交,故虚烦少寐,心烦而躁;舌红,苔厚腻而*为热;脉细数为阴虚。

诊断:神经官能症,属风火耗阴型

治则:泻火祛风,育阴潜阳。方用风引汤:大*15克,干姜12克,桂枝12克,甘草9克,龙骨15克,牡蛎12克,滑石、石膏、寒水石、石英、赤石脂、白石脂各30克,取二剂。上药共为细末,分为八包,每次一包,用稀布包好,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晚上先服。

二诊:当晚服药后,仍未能睡,但心里较前安静,感到舒服些。第三天以后感到心里很安然,下肢发烧明显减轻,能盖被单,能入睡。有时心里发慌,骨头发热,舌质嫩红,舌中心光剥,脉细数。方用:炒枣仁15克,朱寸冬9克,朱茯苓15克,半夏9克,竹茹9克,龙齿15克,地骨皮9克,*连1.5克,阿胶9克(另炖)。

三诊:上药服二剂,无明显变化,有时下肢还发烧。方用:枣仁21克,寸冬15克,丹皮9克,当归12克,白芍9克,甘草3克。

四诊:上药连服三剂,自觉无明显变化,不如风引汤有效果。舌质红,苔中心*,脉细数,方用风引汤,二剂分八包,用法同前,药服完诸证皆愈。其子来述,已能参加轻微劳动,用杞菊地*丸二盒,早晚各一丸,盐开水送服。(《新中医》增刊,;2:27)

5.中风偏瘫舌蹇

邓某,男,25岁,农民。年春患中风,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但数月来遗留舌蹇语涩,右半身偏瘫,时吐痰涎,心烦,口渴喜热饮,不欲食,大便如常,小便时见*浊,手足阵作痉孪,浑身有麻木感,时时自汗,舌质红,有*白相兼之厚苔,左脉滑数有力,右脉较左脉略细。数月以来,针药并用,诸症未见明显好转。且表现心烦、口渴、自汗、小便*、苔*、脉滑数等热象。辨为“热瘫”,试以风引汤加僵蚕、全蝎、竹沥治之。处方:大*、干姜、桂枝、甘草、全蝎各6克,生龙骨、生牡蛎、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僵蚕各10克,生石膏、滑石、寒水石各15克,竹沥30克兑服。

服10剂后复诊,患者自觉舌蹇语涩有所好转,心烦、口渴、自汗等症明显减轻,四肢痉挛及全身麻木感亦见缓解,舌红、苔薄,脉滑略数。药已见效,继进原方20剂。共服上药一月,患者自觉诸症渐渐平息;右侧手足已能逐步运动,说话语音也日趋正常,遂将原方服至40剂,其病基本告愈。

按:《金匮要略》指出:“风引汤除热瘫痫,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细酌此方,方中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即《伤寒论》之桂甘龙牡汤。仲景用其温心阳,镇逆气,治疗“火逆之证,复用汗法,因烧针而致烦躁不安”之状者。方中之滑石、石膏、寒水石三味《局方》紫雪丹用之为君药,《温病条辨》三石汤亦为君药,治疗暑温蔓延三焦,邪在气分者。吴鞠通谓三石“清热退暑利窍,兼走肺胃者也”。方中之大*苦寒下夺可以直泻火热之邪,而干姜、赤石脂温中固摄可守中焦之气;诸石药沉潜可镇逆乱之气。此方寒温并用,通摄兼施,其重点在于清泄肺胃之热,温摄心脾之阳。尤在泾谓此方为“下热清热之剂”,临床验证,此言不谬。(《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14)

6.结核性脑膜炎

刘××,男,4岁。年5月16日诊。患儿患麻疹,医院治疗麻疹渐回,却突然高热、惊厥、抽风、呕吐,医院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用抗结核、激素等药品治疗月余未效。诊见患儿神昏,形瘦,右半身不遂,体温持续在38.5℃,面色白?白,下午泛红,口唇干燥,大便秘结,小溲短赤,口渴。舌质红,苔*燥,脉弦滑数。此乃久病伤阴,热邪内炽,风痰蒙蔽心窍,湿窜脉络,为邪盛正衰,病情危殆之证。治拟清热镇心,潜阳熄风。豁痰宣窍,予《金匮》风引汤增损。处方:生石膏、生地*各15克,寒水石、麦门冬各10克,白僵蚕、赤石脂、天竹*、紫石英、生大*(后下)、生龙骨、生牡蛎各5克,桂枝、全蝎各3克。牛*清心丸一粒(研细冲服。)三剂。药后热渐退,体温37.8℃,神识稍清;再进七剂。热退清,饮食渐进,神志清楚(但语言不利),右上肢能活动。舌苔薄白,脉弦滑。守方减牛*清心丸,又进10剂,言语已清,上下肢均能活动;前后共服35剂,能下床步行,但尚欠灵活。舌红少苔,脉细。改用补肝肾,益气血之剂调理善后。(《江苏中医杂志》;6:27)

本文出自李文瑞等编著《金匮要略汤证论治》

金匮要略——栝蒌桂枝汤

金匮要略——葛根汤

金匮要略——大承气汤

金匮要略——麻*加术汤

金匮要略——麻杏苡甘汤

金匮要略——防己*芪汤

金匮要略——桂枝附子汤

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

金匮要略——甘草附子汤

金匮要略——白虎加人参汤

金匮要略——一物瓜蒂汤

金匮要略——百合知母汤

金匮要略——滑石代赭汤

金匮要略——百合鸡子*汤

金匮要略——百合地*汤

金匮要略——百合洗方

金匮要略——瓜蒌牡蛎散

金匮要略——百合滑石散

金匮要略——甘草泻心汤

金匮要略——苦参汤

金匮要略——雄*散方

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

金匮要略——白虎加桂枝汤

金匮要略——蜀漆散

金匮要略——牡蛎汤

金匮要略——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

金匮要略——柴胡桂姜汤

金匮要略——侯氏黑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匮要略风引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