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杨文颖胡晨姣记者曹露婷
“痛得要昏过去啦!”近日晚,刘阿姨*(化名)举着红肿的右手,一路冲进钱报小时健康小站、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急诊外科诊室。
接诊的胡晨姣医生发现刘阿姨的右手手掌靠近食指的位置,有一个红色伤口,像是被什么东西扎破了口子,且有些红肿。
不等医生询问,刘阿姨急忙讲解由来:半个小时前,她正在处理儿子海钓带回来的鱼,不小心被鱼扎了一下,一阵剧痛,且痛感迅速向腋下蔓延,手也红肿起来。
好在剧痛之下,刘阿姨意识还算清醒,想到有新闻曾提到在被动物刺伤或咬伤应告知医生是什么动物,方便对症解毒,因此她忍着剧痛,给刺伤她的鱼拍了照。
胡晨姣边为刘阿姨清创、止痛、打破伤风,给予抗感染治疗,边根据刘阿姨拍下的照片查询鱼的种类。经查询,刺伤刘阿姨的是一种叫鳗鲶的海鱼,背鳍及胸鳍之硬棘呈锯齿状并有毒,被刺伤时会极度疼痛,其毒刺所分泌的毒液含有鳗鲶神经毒和鳗鲶溶血毒,一旦被刺伤,会引起长达48小时以上的抽痛、痉挛及麻痹等症状,甚至引起破伤风。
相应治疗后,刘阿姨的剧痛依然未缓解,红肿范围仍有向前臂蔓延趋势,胡晨姣医生多方联系后,医院有专用抗毒血清,“小小一条鱼,却吃尽苦头。”目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医生提醒,海产品常会有带感染性细菌,而部分本身也有毒性,市民如不慎被刺伤、割伤,应及时就医。“像刘阿姨这样拍下刺伤、割伤的海产品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