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杨枭李研
编辑
李研
如果简单回顾一下人类探索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历史,我们也许可以最先追溯到罗伯特·胡克(RobertHooke),是他首先在年出版的《显微制图》一书中记录了通过自制显微镜观察到的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大约一百年后,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r)发明了牛痘接种法,在当时致病原不明的情况下开启了人类消灭天花的历程。
直到19世纪,法国学者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的研究才让世人明白什么是微生物、它们从何而来以及如何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与巴斯德处在同一时代的德国学者罗伯特·科赫(RobertKoch)发明了细菌培养基,他在研究炭疽病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某种特定的微生物就是特定疾病的病原。
巴斯德和科赫堪称细菌学的鼻祖,是两位在历史上颇具盛名的科学家。而我们也许不了解,他们都曾赞赏过一位日本人的研究成果,这位日本科学家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北里柴三郎。
01
追寻医学梦想
北里柴三郎于年出生于日本熊本县阿苏郡小国町,童年在一片风景秀丽的山林中度过。
北里的青年时期正值日本开启明治维新,政府对学习西方先进医学技术十分重视。他在18岁进入熊本医学院(现熊本大学医学院)师从当时一位旅日的荷兰医生曼斯菲尔德(Dr.vanMansveldt),三年后转入东京医学院(现东京大学医学院)。
学习期间,北里坚信“医生的使命是预防疾病”,有关疾病预防的理论研究应该广泛推广给民众。年毕业后,他入职内务省卫生局,将当时先进的海外医学知识翻译成日文,同时参与研究霍乱和痢疾等流行疾病。
年,北里争取到来之不易的公费旅欧留学机会,前往柏林传染性疾病研究院(PreuischesInstitutfürInfektionskrankheiten)继续追寻医学梦想,开始了长达六年的留学生活。
年在柏林的日本留学生合影,其中第二排右二为北里柴三郎。(图源:istudy.konan.ed.jp)
北里柴三郎在德国的老师正是著名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年,科赫的研究院正在主攻致病微生物。破伤风病原的分离和培养在当时是一项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细菌学界当时普遍认为破伤风病原是厌氧菌,所以只能在与其他细菌共生的环境下生长,而不可能得到纯培养。
北里创造性的利用破伤风芽孢杆菌具有的强抗热性能,先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细菌的混合培养加热到80℃,再置于氢气环境中继续培养,由此而获得破伤风杆菌最早的纯培养菌株。这在当时的微生物学界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破伤风菌在显微镜下具有“网球拍”样的特征形状,这一标志也成为了后来创建的”北里研究所“的标识。
破伤风杆菌染色后的显微镜照片,以及北里研究所的所徽。(图源:tushuo.jk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