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国际对华援助物资从滇缅公路源源不断输送到我国,为我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帮助。为保证这条国际运输道路的畅通,同时也为支援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英军,蒋介石组建了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这支部队被称为“中国赴缅远征军”。
接敌失利,败走野人山
年3月,中国远征军会同英军发起滇缅路作战,由于指挥作战的史迪威和罗卓英判断失误,也由于共同作战的英军有所保留,未尽全力,结果导致远征军失去战场主动权。
年4月底,日军精锐56师团攻占远征军的后方基地——缅北重镇腊戍。56师团占领腊戍后并没有止步,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向西北迂回,向南砍、八莫、密支那方向挺进。另一路则向怒江进犯,在日军的猛烈攻击下,远征军全面崩溃。
为避免更大的损失,4月30日,远征军中方最高指挥官罗卓英下令远征军撤退。
但取得胜利难,想撤退也不容易。
5月3日,日军56师团进入我国云南境内,相继占领了畹町、芒市和龙陵。畹町、芒市和龙陵都是滇缅公路沿线的重镇。日军还以坦克、装甲车为快速部队直逼惠通桥。惠通桥是滇缅公路中横跨怒江的一座吊桥,这座桥一旦被日军占领,云南腹地就将难保,昆明能不能守住就很难说了。
日本兵穿上便装和“缅奸”混入在过桥的难民之中,准备出其不意占领惠通桥。
由于当时大批难民和败军争着过桥引起吊桥剧烈晃动,桥上一片混乱。中国守军为维持秩序鸣枪示警,日军以为暴露,开枪还击,并试图强夺大桥。
为阻止日军夺桥过江,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处长萧毅肃下令将惠通桥炸毁,随后赶到的十一集团军宋希濂部将日军阻挡在怒江边上。
5月8日,八莫和密支那相继失守,至此,中国远征军退回国的道路全部被切断。
这时远征军内部在撤退路线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按中国远征军总参谋长史迪威的想法,在后路已被日军堵死的情况下,远征军应向西撤退到印度去,这条撤退线路最安全,风险最小,远征军孙立人、廖耀湘部听从史迪威意见向印度方向撤退。
可是杜聿明却不顾实际情况,决意执行蒋介石“一定要把部队带回国”的命令,他决定冒险让远征军向北行进穿越中缅边境的野人山回国。
野人山地区位于缅甸最北方,翻过野人山可达中国云南省。野人山最高海拔多米,那里山高林密,绵延千里,纵深多公里,山上怪石横生、树木遮天,终年不见天日。森林中蚊虫、毒蛇密布、瘴气缠绕,每走一步都要面临致命的危险。
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间,野人山进入雨季,雨季的野人山中处处是沼泽,一不小心就深陷其中。雨季的森林里的蚊蚋和蚂蟥异常活跃,而且湿热的环境使得回归热、疟疾、破伤风、败血病等森林疾病极易传播,选择从这里开辟道路回国,可谓九死一生。
宁为烈士死,不作降虏生,名伤病员“集体自焚”
连日的恶战,使很多远征军士兵负伤,仅重伤员就达名之多。这些伤员被集中到一起,以便于医务兵照顾,由于有汽车运输这些伤员,所以在之前撤退时,这些伤员并没有拖累部队,但要穿越极难走的野人山,那些身强力壮的人都是九死一生,这些伤员怎么办?杜聿明在慌乱之中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在草率之间做出穿越野人山回国的决定,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杜聿明此时并不知道蒋介石的另一份电报已经发出,在这份电报中,蒋介石改变了态度,他告知杜聿明可前往印度。但这份电报却迟迟于一周后才被杜聿明收到,这时,杜聿明带领所部四万余人已钻入野人山的原始森林之中,开始了一段惨绝人寰的“死亡之旅”。
杜聿明所部是机械化部队,全军败退野人山时,包括伤员在内的大部分人都乘坐大卡车和吉普军,在装甲车开路下,浩浩荡荡沿着公路向野人山口开进。部队在行进到缅甸实皆省英多县西镇以北,一个叫莫的村的地方时,到了山脚之下,汽车到了这里,便没路可走。
莫的村很多村民们平生第一次看见汽车和这么多的士兵,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人。他们看到,这些中国军人衣冠不整,车上拉着很多伤兵,他们显得很狼狈。
此时杜聿明见无路可走,于是下令放火烧掉汽车、装甲车、火炮等辎重物质,仅带上囗粮和轻武器轻装爬山,穿越原始森林回国。接到命令后,先头部队随即进入山口。
但这时后面部队却面临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大量的伤员怎么办?
如果抬着这些伤员爬山,去穿越深山老林,不但这些伤员回不了国,还会拖累别人。可如果不带他们走,随后赶到的日军和“缅奸”也不会放过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一出惨剧拉开了这条败走之路的序幕:
据中国远征军第五军22师卫生兵刘桂英回忆,5月20日傍晚时分,有军官来到伤员中间,向那些缺胳膊少腿,身负重伤无法行走的伤员们喊话,对他们说:“现在我们无路可走了,只能钻深山老林,你们跟着我们也是死路一条,你们走不动。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怎么办?你们自已想个法子吧。”
沉默了一会后,有伤员说:给我们留一点汽油,你们走吧。”
从5月20日晚间开始,在伤员营地中陆续传出枪声,不断有伤病员开枪自杀或自焚。至5月21日凌晨,自杀的伤员有上千人之多,有些伤重无法开枪自尽的伤员,求战友将自己射杀。他们死后,尸体被浇上汽油焚烧。
据96师团的一名士兵董祠兴回忆,他所在部队因故落到了大部队的最后面。当他们鱼贯而行,跟随在大部队尾部向野人山囗进发,在经过缅甸一个叫做曼西和莫的林的地方时,眼前的场景令他们感到万分恐惧和悲哀:
在一片被焚烧过的军部伤兵救护营地上,没有被焚烧化成灰的人体残骸和各种车辆设备残骸散满一地,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眼前的景象犹如人间地狱,路过的士兵目睹此情此景后,都泣不成声跪倒在地,他们既是在哭那些自尽的伤员们,也是在哭自已,他们也不知道接下来等待自已的将会是什么。
时任第五军新22师65团第二营六连连长的邱中岳在台湾国防部编揖出版的《抗战时期的滇印缅作战》一书中写道:
5月23日,先头出发的杜聿明接到后续部队的一份电报,电报中说:
“原先留在莫的村,或为战伤或因重病不能跟随部队长途跋涉的余中华儿女,咸以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魂的志节,宁为烈士死,不作降虏生的决心,慨然于5月21日凌晨1时引火自焚,含恨而终。”
邱中岳称,杜聿明读过电报后,“不禁恻怆动怀难以自已”他泪流满面,徐徐走出帐外,面对西南莫的村方向,俯首肃立,向忠义烈士们默哀致敬,并向着苍穹与大地立下誓言:“只要一息尚存,誓灭日寇,为忠义烈士们报仇雪恨,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究竟是“自焚”还是“被自焚”?
多年来,对远征军伤病员“集体自焚”一事有很多的质疑,有人更称这些伤病员是“被自焚”的,也就是有人逼迫他们自杀。
他们认为,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大规模的集体自杀事件极为少见,这些伤病员中有些只是胳膊腿受伤,他们如果不随大部队出发,而是找个隐蔽处隐藏起来,说不定有机会活下来,从人的正常心理来说,即使已经身处绝境,人求生的欲望也会非常强烈,不可能每一个伤兵都想自我了断甘心死在异国他乡,所以,名伤员集体选择自杀,有些不合常理。
他们认为这些人有可能是被迫自杀的。
事实上他们的推断是有道理的。
据远征军杜聿明部22师66团一营重机枪连的联络兵黄瑞祥回忆,他曾在入野人山之前,亲眼看到过另外一种处理伤员的办法:伤员和那些无法带走的装备一同被抬上大卡车,再将车开到岸边沉到江里。
那些被沉江的伤员事先并不知情,在抬伤员上车的过程中,好多伤员以为要回国了,有些轻伤员还争着抢着上了车。
另据中国远征军老战士杨伯方说:
在穿越野人山的过程中,有一个士兵摔断了腿,大家抬着他走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要翻一座山,实在没办法继续抬着他走,只能放弃。一位军官下令,给他一枪,将他射杀。
通过这些叙述可知,在当时部队觉得已经没有办法,无法妥善安置处理那些伤兵时,逼迫他们自杀,或杀掉他们就是唯一的选择。
但逼迫多伤员自杀,肯定是需要来自上层的命令。
但从邱中岳的描述中,远征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事后才得知这个事,似乎他事先对此并不知情,也许邱中岳是有意为杜聿明开脱,而且杜聿明后来曾写过一篇回忆录叫《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在此文中,杜聿明只是提到他的部队在途径曼西时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对名伤员自焚事件,却未有只字描述。
也可能下此命令的另有其人。
这起惨烈的多名伤病员“集体自焚”事件只在一些老兵口中有过讲述,另在邱中岳的著作中提到过,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对于没有经历过残酷战争的人来说,战争中有些事是难以想像的,但对那些身处其中的人而言,有些事就是合情合理的,就拿远征军多名伤病员“自焚”这件事来说,或许,当时那么做就是最合理的选择,那么做对那些伤病员和别人来说都是一种解脱。但应该让后人知道事情真相,这样,那些“宁为烈士死,不作降虏生”的勇士们才会为人所知,他们伟大的不屈的精神才会千古流传下去,并感召后人。
杜聿明率领四万大军深入野人山之后,与外界联系中断,在茫茫的林海中,四万多人靠指南针行进,时常因走错了方向误入沼泽。他们在艰难行军的同时,还要小心躲避日军飞机的侦查与轰炸,行进速度非常缓慢。
随身带的粮食被吃光后,部队只能靠杀战马,抓野兽充饥,由于连日艰苦行军,再加上吃不饱肚子,战士们体力渐渐不支,不断有人掉队。
但更加可怕和难以克服的是热带雨林中那些毒性极大的蚊子和吸血蚂蝗。
被丛林中铜钱大小的蚊子叮咬后,会被传染热带丛林病,人会发烧,在体力不支倒下去时,成群的白蚁会将你吞噬成一堆白骨。
丛林里的蚂蝗也非常厉害,它们会在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钻到人皮肤里,钻到人的身体里面吸血,它吸着吸着战士就昏死过去了,直到身体的血被吸干...
据统计,在穿越野人山的三个月期间,四万大军平均每天要死亡人,平均每公里死亡23人,后来因日军的阻拦杜聿明部也转到了印度,到印度时仅剩不足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