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英山县卫生健康系
TUhjnbcbe - 2024/8/11 19:39:00
白癜风类型分期 http://www.ykhongye.com/bdf/baidianfengbingli/304.html

英山见闻(通讯员刘钊海)9月24日清晨6:40时,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外科专家、75岁的梅炳勋如同往日一样,准时在医院为五位退休专家配备接送上医院,在职工食堂吃上早餐后,来到门诊部一楼大厅站上电梯直接到达二楼,健步走进他所在的外科专家第一诊室,稍作简单的准备。7:30时,梅炳勋按响门诊呼叫系统,早已等候的门诊患者,开始依次就诊。

梅炳勋接诊患者。

年8月整体搬迁至温泉镇沿河西路号的医院,设置床位张,占地面积亩,总投资达三亿元,建成的门诊大楼,17层住院大楼,医技楼,内科楼以及康复与行政后勤楼等楼群,成为英山卫生医疗机构标志性建筑。医院在购进了超导核磁共振、四维彩超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年投资万元引进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瓦里安ClinaciX直线加速器,己投入运行,为全县肿瘤患者精准放疗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新建的医院。

年6月出生、至今从医60年的梅炳勋,是英山县卫生健康系统发展的见证者之一。梅炳勋感慨:“医院能走到今天这一步,确实来之不易!”

艰难的起步,砖瓦房“三小件”撑起卫生这个家

年10月18日成立的医院,前身是英山县人民卫生诊所。当时县政府拨大米作为筹建经费,在城关镇西街育婴堂4间旧平房内开设门诊,医疗设备只有三小件:听诊器、血压表和体温表,工作人员5人(其中医护人员3人),兼管全县卫生行政工作。年11月,扩建病房4间,开设病床8张,并更名为卫生院,业务增设中医药部,开展了简单的化验。年,标志英山卫生健康界的1台医疗设备X光机,在当时的县卫生院投入使用。

年参加工作的梅炳勋,亲眼目睹了年在鸡鸣路新建砖混结构,次年4月改名为医院的全过程。

梅炳勋说:我是很幸运的,参加工作不久见到了楼房,工作用房摆脱了砖瓦房潮湿、漏雨的困扰。

医院前身卫生诊所(资料图)

年成立的红山、金铺、石镇、草盘、雷店、杨柳、南河七个区和长冲卫生院,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长时间就靠砖瓦房、三小件撑起卫生院这个家。

那个时候,举步为艰成为常态。医院房屋条件差、设备严重不足,农民经济落后,导致小病不治,大病治不起,加上医务人员少,工资待遇低,结果不仅出现了包括孕妇、儿童在内的病人死亡率高,还出现了一些地方病和传染病的盛行。

就在此时,“英山县地方病防治站”、“英山县妇幼保健站”应运而生,但工作人员特别少,“英山县妇幼保健站”仅有1人在卫生科办公。那时的机构,只是标志着英山县的地方病防治和妇幼保健工作起步。

不久,“英山县地方病防治站”改名为“英山县卫生防疫站”,职工13人。从此,英山卫健人开始了艰难的地方病如疟疾、头癣、甲状腺肿大、地氟地、丝虫病以及伤寒、白喉、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防治的探索之路,他们不分日夜,面临被狗咬、趺打的风险,深入农户,采集样本,送药上门。八十年代启动的计划免疫“冷链”接种,开创出了一条消灭传染病的康庄大道。经过一代又一代卫健人的不懈努力,如今,一些地方病和传染病,在英山不见了踪影。

年,“英山县妇幼保健站”在城关镇新街建办公楼一栋后,改为“英山县妇幼保健所”。年8月,在北汤河伍湾征地8亩,投资80万元新建平方米业务楼一幢,年8月更名为“英山县妇幼保健院”。

孕产妇死亡和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曾让英山卫健人头痛过。年,英山县作为贫困山区县争取了第一轮国际妇幼合作项目。为了摸清家底,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配合县妇幼保健院调研组,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大走访、大调查工作。他们入户中曾经穿破两双球鞋。基础调查的结果让人感到吃惊,英山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低、生存质量差:孕产妇死亡率高达21.56/万,婴儿死亡率高达77.47‰,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高达9.85‰,新法接生率仅有54%,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只有39%。

为了改变当时的现状,英山县妇幼保健院在不断自我建设中寻求发展出路的同时,开始起步与国际和国家妇幼、生殖健康项目和科研课题展开合作,多方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并多次获得全国和全省妇幼卫生项目先进县,得到了外宾和国家以及省、市卫生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重大妇幼健康项目。如今,英山实现了无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婴儿死亡率3.0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儿童系统管理率达%。

八九十年代英山卫健人,勒紧裤带好好干求生存

在八九十年代,摆在英山卫生医疗机构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原地踏步等死,要么勒紧裤带好好干,求生存。不畏艰难的英山卫健人,选择了后者。

金家铺镇卫生院干部职工,宁可自己住在简易的砖瓦房,率先建起了三层住院楼,让住院病人有了住处。现在,取代的是高大的门诊和住院大楼。今天,当你走进金家铺镇卫生院,看到虽然没有倒下但早已废弃的旧楼房和砖瓦房时,足已见证过去的沧桑。

在原长冲卫生院和城关镇卫生院合并成的温泉镇卫生院,在由原詹家河乡搬迁到陶家河的陶家河乡卫生院中,卫生院迁址新建,工作业务少,职工工资低不说,充其量只有70%到手。人们记忆犹新的应该是那个时候温泉镇卫生院和陶家河乡卫生院职工,为了养家糊口,用三轮车在大街上拉客人和走村串户收购废品的场景。“一个月好不容易积上一车送到城关出售,总算能赚上个五六百元补贴家用。”陶家河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安祥虎,想起职工的往事,喉咙有些哽咽。

九十年代的砖瓦房,曾让孔家坊乡卫生院的所有人自豪过。虽然几栋砖瓦的平房被现在高大的住院部和改建的房子取代,但从老房子照片中,人们依然能记起出现过的医务人员人均年创经济效益的人均值,与当时的医院靠近的奇迹一幕。但那个时候的孔家坊乡卫生院职工,却高兴不起来。潮湿的砖瓦房成为“晴雨表”。雨前,墙面、地上出水;雨中,屋上漏水;雨后,几天水干不了,走起路来,稍不小心就会滑倒。长期的潮湿环境,导致不能用大人语言表达的两三岁小孩,用手指在自己的膝盖上比划“不舒服”。于是,人们纷纷东拼西凑借钱,到城关购房,哪怕是二手房,只要不是砖瓦屋,只要不漏水,只要不潮湿就行。这,就是当时的所谓“城关购房热”。

医院,改医院的历史

中医,是国粹。过去,英山人学医,就是学中医,但因人员不集中,加之学习的人越来越少,成为英山中医发展的瓶颈。年年初,全省振兴中医工作会议作出了“在七五期间,要重点建设省、县两级中医机构,到年,每县都应有一所具有医院”的决定,当时黄冈地区9个县,唯医院。同年6月15日,医院,临时院址设在西汤河,借用医院门诊部,设病床12张。年,医院纳入卫生事业单位整顿建设计划项目,在温泉镇白石坳村兴建,到年启用,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后来还历经了扩建。当时条件艰苦,经费不足,医务人员亲医院。

为了继承中医传统事业,各乡镇卫生院也积极培养中医人才,开展传统中医疗法。在曾经从低谷中走出来的雷家店镇卫生院,年9月在原手术室的基础上创建了国医堂,建筑面积平方米,医师2人。近年来,康复理疗设备配置日趋完善,年接诊患者余人次。

在年获得省卫生厅颁发中医药服务示范乡镇卫生院、年获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的杨柳湾中心卫生院以及金家铺镇卫生院开办的标准化国医堂中,每天进行中医理疗的患者不少,甚至有身体正常的老百姓,将中医理疗当作一种健康保健。金家铺镇卫生院的刘愿,是一名中医学徒出身,平均每天接待理疗10人左右,在给患者中医理疗方式有中频、拔罐、推拿、中药薰蒸,超短波和针灸治疗等,并结合中药方剂,提高治疗效果,得到社会肯定。

金家铺镇卫生院刘愿给患者中医理疗。

医疗卫生改革,英山卫健系统迎来发展的春天

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如春风吹遍祖国的神州大地。在英山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卫健系统在困境中迎来了春天,开启了医疗卫生机构大改革,医院大建设、业务大发展的步伐。

医疗卫生改革,催生新的机构。年8月,县卫生防疫站分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局。年4月,卫生监督局和计生执法大队合并组成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承担全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及打击两非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立,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到了新的高度,并向各乡镇卫生院延伸,纷纷开办预防接种门诊,建立公共卫生科,将孕妇、儿童和高血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等慢性疾病以及65岁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纳入健康管理,每年到村开展免费健康体检。

雷家店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共有8名工作人员,担负辖区内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涉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4大类55项工作。

在温泉镇卫生院的接种门诊,每天上午可以看到家长带领孩子排队参加接种的场景,接种门诊年接种左右针次。同时,温泉镇卫生院依托温泉城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起了社区卫生体检中心,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的健康体检。

年4月,年建院的红山镇卫生院依托具有一定规模的精神科划分,成立了医院和红山镇卫生院。

在实行了人、财、物分离后的红山镇卫生院,面临缺房、缺人、缺钱三大难题。临街一幢L形四层的旧楼,公卫科、收费、中西药房等7个科室全部挤在一楼,二楼护士站、病房、化验室也是拥挤不堪,三楼与四楼房屋只占L形的一边,房屋更少。这种条件下,不仅值班的医生、护士无处安放,连最基本的病房都不够用。在县卫健局重视和上级各部门的关怀下,院长吴志勇带领班子成员,在全院职工共同努力下,自年至年间,投资近万元,建新住院楼,改造门诊部,购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CR等大中型医疗设备,并通过积极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度过难关。

依托一幢13连3层住院楼起医院,在短短的几年间,投资余万元进行了改扩建,成功突破了年门诊量上万人次、住院余人的蜕变,成为医院,医院精神科建立了协作关系,服务患者遍布邻近的蕲春、浠水、罗田、金寨、岳西、安庆等两省八县。医院成立,标志着全县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英山卫生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产物。

党和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视,让英山卫健人看到了希望,哪怕借债,也要从根本上改变医疗条件。于是,各医疗机构的一幢幢医用楼房拔地而起。医疗设备不断更新,就连最偏僻的陶家河乡卫生院有了救护车,有了DR、彩超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远离县城的石头咀、草盘地、陶家河和南河等乡镇卫生院的职工还住上了周转房,解决了他们无住处的难题。

“非典”时期,国家给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的一台网报疫情的电脑,也成为了后期英山卫健系统建成网络办公的基石。现在,所有单位科室实现了网络运行化,不懂电脑的学会了电脑,不会打字的,就用手写,医院已退休返聘的梅丙勋、石头咀中心卫生院已退休返聘的沈进军就是其中代表。

在历史的变迁中,英山县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那就是村卫生室。建国初期,英山并没有卫生室,只有私人中药店59个。建国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才慢慢有了村级卫生室。年代表湖北省迎接世界卫生组织检查的毛坳村卫生室,始建于年7月,62岁的肖建成一直在卫生室工作。肖建成说:“当时命名为毛坳大队土药房,地址在长塘湾,有医生、药剂和妇幼三人组成。6年因新农合重组需要,迁至原毛坳卫生所开展工作。”年开始,英山开展了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工作,为乡村医生队伍后继有人,打下基础。如今,先期培养的乡村医生,已走上岗位,挑起了村卫生室发展重担。去年毕业的南河镇油铺湾村卫生室段宗顺,就是其中之一。到目前为止,全县村卫生室已发展到个。

在历史的变迁中,英山卫健人为了人民的身体健康,积极参与全县各项建设,功不可没。在河铺水库、张家咀水库、红花水库和“西河百里换新天”等大型建设场地以及当前的“厕所革命”建设中,都留下了卫健人的足迹。

坚持党的引领作用,不断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在历史的变迁中,英山县卫生健康局走过了卫生局、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局的发展之路。历任的局党组织,坚持党的引领作用,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打造全系统党建特色品牌,在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在职工中开展三创、三改、三好、三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并提出一单位一品目标,进一步提档升级党建引领水准。

局机关支部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南河中心卫生院打造的党建文化墙,设立的党员科室岗,极具特色,同时,将党建引领落到实处,全院所有人员都联系了精准扶贫户。院长杜林:“少的3户,多的5户,联系的5个村户人如期实现了脱贫。”

方家咀乡卫生院将党建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党员和职工开通健康扶贫服务船为村民义诊的故事,不仅得到当地老百姓称赞,还得到新华网的专题报道。

英山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永远在路上

年8月,县卫健局党组根据县委、县政府《城区医疗整体布局调整会议》决定,在城西新城红山大道与茶仙大道东北侧交汇处动工建设,已投资1.6亿元新建的医院,即将启用。年启动的预计投资1.8亿元,被列为全县“六个一工程”的县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将在年底投入使用。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医院与东、西、南三条河的乡镇卫生院建立的新型医联体,正在得到完善。所有这些,标志着英山卫健事业更上一层楼,也为英山县委、县政府建设小康英山和正在实施的康养英山伟大工程锦上添花。

年6月3日,县卫生健康局在草盘地中心卫生院举行英山县县域医共体启动暨揭牌仪式。医院院长姜卫中和草盘地中心卫生院院长刘军在医疗共同体协议书上签字。医院专家团队每周四、周五到草盘地中心卫生院坐诊,使老百姓在家门医院的医疗服务,极大的方便了老百姓看病就诊。这些,标志着英山县域医共体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也是英山卫生健康事业中一次质的飞跃。

草盘地中心卫生院启动县域医共体。

英山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安仁介绍;建国后,英山卫健系统固定资产由建国初期的只有几间旧平房,发展到如今的6亿多元,医疗床位数从无,发展到现在的张,医疗卫生健康在岗从业人员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现在的人的庞大队伍,消灭了克汀病、头癣、饮水型氟中毒等地方病和天花、脊灰、百日咳、白喉等传染病。英山人民的平均寿命从建国初期的不足50岁,提高到现在的75岁以上。这些举世瞩目成就的取得,是在党和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视,是在历任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一代代英山县卫健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英山县卫生健康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