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计划免疫40年疫苗接种筑起百姓防病墙
TUhjnbcbe - 2024/3/14 9:19:00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经常会看到因患小儿麻痹导致肢体残疾的人,现在昆明已经看不到这样的病例。除此之外,很多病例也因为疫苗接种,持续多年实现无病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实施计划免疫40周年。经过数十年免疫规划工作的实施,部分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乃至消除。疫苗,为控制传染病筑牢“防病墙”,明显改善全市居民的健康状况。

家疫苗接种单位提供保障

两只手臂上,一个井字疤,一个圆形疤——许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身上都有这种因接种疫苗而留下的印记。

井字疤是接种卡介苗留下的,是预防结核病的。圆形疤是接种天花疫苗留下的,是预防天花病的。

“我手上就有这样的印记。还有预防小儿麻痹的脊灰小糖丸,几乎每个人都对那种能防病又有着甜甜味道的小糖丸有着美好的记忆。”昆明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李继*提起幼时疫苗接种,记忆犹新。

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这一年,原卫生部提出了计划免疫的概念,开始实行计划免疫。昆明市的计划免疫工作也于这一年开始。

“当时一共有4种疫苗,可以预防6种病。”李继*介绍,卡介苗用来预防肺结核,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李继*仍然清晰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才到防疫站工作时的情景。当时,交通不便,很多人特别是居住在村子里的人,对疫苗接种意识不强,宣传疫苗接种知识和提高疫苗接种率成了李继*和同事的主要工作。“从昆明坐班车到现在的石林县城需要一天的时间,到了县城以后还要再转车到乡里。抵达乡里后,就要挎着疫苗冷藏包、蹬着自行车在各个村间穿梭,向村民宣传接种知识,寻找适龄儿童喂服脊灰糖丸,接种疫苗。”李继*说。

如今,全市共有家疫苗接种单位。市民的接种意识也明显提高,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哪一种疫苗,家长都会按照程序主动带孩子到就近的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通过全市几代疾控人艰难跋涉,覆盖县(区)、乡(镇)的接种点在全市筑牢免疫屏障,为昆明发展大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疫苗为控制传染病立下汗马功劳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建立不久,国内部分省市就暴发脊髓灰质炎疫情。儿童一旦感染脊髓灰质炎病*,会对人体脊髓灰质前角的灰质造成永久损害,病*让这些需要神经支配的肌肉无力,出现肢体弛缓性麻痹,因此,很多被感染的儿童高烧之后双腿不能站立,肢体麻痹落下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面对疫情,人们恐慌无助;无药可治,医院束手无策。临危受命,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精英聚集昆明,在昆明西郊的一个小山沟——昆明花红洞开始了艰难跋涉。

年,中国第一粒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糖丸在昆明诞生。不负众望,在这颗白色小糖丸的帮助下,国内脊髓灰质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逐年下降。年10月以后,昆明未发现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引起的临床病例。年10月,我国被世界卫生组织认证为无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病*的国家。

“年根据国家要求,昆明推进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将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扩大至‘14种疫苗防15种病’的工作范畴。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李继*说。

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后,昆明各类疫苗接种率以县(区)、乡(镇)为单位保持在95%以上。白喉连续22年无病例,麻疹、乙肝、风疹等疫苗针对疾病持续、稳定地控制在较低发病水平。

昆明是享誉全球的春城,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门户,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具备发展大健康的独特条件。通过接种疫苗的手段,昆明对抗传染病有了主动权,也因此夯实了全民健康的基础。现在,昆明正不断延伸大健康产业链,推动医药养生、医疗养老,拓展文化休闲旅游,打造“中国健康之城”。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晓莉

责编:刘丽慧一审:秦聪俊

1
查看完整版本: 计划免疫40年疫苗接种筑起百姓防病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