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年度十大ldquo科学rd [复制链接]

1#
甲氧沙林溶液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40106/4322639.html

年1月10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主办,北京科技报承办的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榜求真发布会在北京科学中心举办。

年年度十大“科学”流言究竟有哪些呢?来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10

室外能见度低都是重污染惹的祸

流言

年7月底8月初,北京城大气能见度很低,肯定又是遇到重污染了。凡是能见度低,就是重污染惹的祸,二者之间是可以画等号的。

真相

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能将目标物从背景中识别出来的最大距离,单位是米或者公里。能见度越高,我们看远处的东西越通透,反之则看不清楚。

能见度高低主要受四个方面因素影响:颗粒物浓度、化学成分、相对湿度、太阳辐射。

我们常说的“空气质量”只代表颗粒物浓度。夏季“桑拿天”湿度较大,就像洗完澡后的卫生间充满水汽,对阳光散射作用明显增强,导致光线投入到人眼中的量减少,所以能见度降低,从视觉上,这和颗粒物浓度高导致的污染天气很像,所以会容易被误认为“空气质量重污染”。

在气溶胶颗粒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当空气湿度增大时,气溶胶颗粒吸湿增长会使能见度下降。也就是说,即使空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不变,大气也会因空气湿度增大而导致能见度下降。例如在海边,能见度有时会非常低,然而空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非常低,这都是湿度对能见度的调节作用。

此外,北京空气重污染预警并没有把能见度作为制定标准的指标,其参考的是空气质量指数,包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等成分的浓度。

9

北极32℃高温将导致北极熊灭绝

流言

北极32℃的高温导致冰川迅速融化,北极熊不得不跋涉更远的距离寻找食物。至少从本世纪初开始,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北极熊体力所能支撑的范围,它们最终的结局,是溺死在海中,或者饿死在无冰的环境里。

真相

32℃的北极显然和人们印象中白雪皑皑的景象差异巨大。这次新闻事件中,大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